關(guān)于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精講,燭之武退秦師教案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,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課堂教學設(shè)計 【設(shè)計意圖】 《左傳》,是我國先秦史傳中一部重要著作。
2、《左傳》在記述事件、刻畫人物和運用語言方面,都有較高成就。
3、作者善于運用簡潔的語言,把紛繁復雜的事件,條理清晰、生動形象地敘述出來。
4、《左傳》描寫人物,以極少的筆墨,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、內(nèi)心活動和某些細節(jié)的描寫,展示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格。
5、尤其是作者筆下的外交人物更為突出。
6、他們或語挾風雷,慷慨陳辭于大國之間,或委婉機智,從容游說于諸王之中,論理敘事,進退有節(jié),出色完成外交使命。
7、因之,欣賞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,探討作品深邃的思想內(nèi)容,理解《左傳》獨有的語言特色,是閱讀的首要任務(wù)。
8、同時,作為一篇文言短文,理解常用實詞,辨析常見虛詞,亦是教學要點之一。
9、本篇教學設(shè)計,力求準、穩(wěn)、實,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。
10、 【設(shè)計提要】 本設(shè)計分兩個層面,一個層面是研究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(shù),一個層面是根據(jù)文言文教學,落實文言字詞知識。
11、 【設(shè)計實施】 大軍兵臨城下,鄭國危若累卵。
12、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,不費一兵一卒,不動一刀一槍,卻使秦晉盟散約毀,兩支人馬自動撤離。
13、那么,請問: 1.課文哪些語句最能顯示燭之武高超的游說藝術(shù)?你能否透過語言表述探討其深刻底蘊? 〔明確〕文章第2段對秦伯的說辭最具說服力。
14、 ①秦晉圍鄭,鄭既知亡矣。
15、若亡鄭而有益于君,敢以煩執(zhí)事? ——單刀直入,先言“鄭既知亡”,使之解除戒意,既而設(shè)身處地,站在對方立場上,替對方的利害著想。
16、一下子縮短了二者的距離,可謂出言不凡! ②越國以鄙遠,君知其難也。
17、焉用亡鄭以陪鄰? ——再言亡鄭無益。
18、 ③鄰之厚,君之薄也。
19、 ——三言亡鄭有害。
20、 ④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
21、 ——繼言舍鄭有益于秦。
22、 ⑤且君嘗為晉君賜矣,許君焦、瑕,朝濟而夕設(shè)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
23、 ——縱觀歷史,歷數(shù)晉國言而無信。
24、 ⑥夫晉,何厭之有?既東封鄭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闕秦,將焉取之? ——展望未來,預言晉將闕秦。
25、 ⑦闕秦以利晉,唯君圖之。
26、 ——擺事實,講道理,提請秦伯定奪。
27、最終使“秦伯說,與鄭人盟”,解了鄭圍。
28、 〔點撥〕這種點評式賞析,可使學生認識燭之武高妙的勸說藝術(shù):一是援古例今。
29、有歷史的回顧,有現(xiàn)實的分析;二是善于作比,本意是為保全鄭國,言語上處處為秦國打算。
30、從反面強調(diào)亡鄭結(jié)果,只能使“鄰厚”“君薄”;從正面陳說保全了鄭國,對秦不僅無害,反而“利秦”,便于“取晉”。
31、三是語言得體。
32、本是求人,卻不卑不亢,高屋建瓴,語重心長,迫使對方就范。
33、可謂有理有利有節(jié)有體,從而出色完成了游說使命。
34、 2.課文選取哪些內(nèi)容完成了燭之武人物形象的塑造? 〔明確〕文章雖短,在人物塑造上卻頗具匠心。
35、文章第1段寫國難當頭,燭之武不顧年邁體衰,愿受君命,出使秦營,危難之際,突出一個“義”字。
36、“夜縋而出”,寥寥四字,用語簡潔,內(nèi)涵豐富,有場景,有動作,便將垂垂老矣的燭之武形象躍然紙上,真真切切突出一個“勇”字。
37、至于面見秦君,一番慷慨陳辭,言簡意賅,實實在在體現(xiàn)一個“智”字。
38、——大義大勇大智。
39、《左傳》善于通過人物語言,揭示人物性格,由此可見一斑。
40、 〔板書〕人物情節(jié) 性格3.難詞點撥。
41、 (1)辨析下面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。
42、 〔板書〕 ①A.既東封鄭( ) B.又欲肆其西封( ) ②A.越國以鄙遠( ) B.蜀之鄙有二僧( ) 〔明確〕此題著重考查實詞理解。
43、第①組“封”,會意字,從土從寸,表示帝王向諸侯分封土地。
44、本義封賜。
45、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。
46、”還可引申作名詞,指疆土,疆界。
47、如《孟子》: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
48、”B句用做名詞,即當“疆界”解。
49、A句“封”作意動詞,“以……為疆界”的意思。
50、第②組“鄙”,形聲字,從邑,表示它是地域區(qū)劃的名稱,啚聲。
51、按周制,都城的近郊叫鄉(xiāng),遠處叫遂。
52、鄙是遂所屬的一級居民單位,也泛指邊遠地區(qū)或農(nóng)村。
53、如彭端淑《為學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。
54、”B句“鄙”作名詞講,A句“鄙”屬詞類活用,是名詞的意動用法,意思為“把偏遠的地方當做邊邑”。
55、 (2)指出下列各句中“之”的用法。
56、(板書) A.許之( ) B.是寡人之過也( ) C.臣之壯也,猶不如人( ) d.何厭之有( ) E.輟耕之壟上( ) 〔明確〕此題著重考查虛詞“之”的用法。
57、答案依次為:A.代詞,他(指鄭文公);B.助詞,的;C.助詞,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,取消句子獨立性,化句子為主謂短語,作句子的某個成分。
58、此句“之”所在短語,作全句主語;d.助詞,作用是將賓語提前,即“有何厭”;E.動詞,往,到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